连日来,漳平市多部门协同发力致富配资,一场针对非洲大蜗牛的“歼灭战”在体育中心和东山公园有序展开。7月14日至15日,由漳平市农业农村局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、龙岩市漳平生态环境局联合漳平市倡导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,共同启动“联防联控消灭非洲大蜗牛共建美丽家园”专项行动,通过科学消杀与志愿联动,为市民守护一方生态净土。
▲15日漳平环协志愿者在东山公园开展消杀非洲大蜗蜗牛行动
非洲大蜗牛作为外来入侵物种,繁殖能力强、食性杂,不仅啃食绿植叶片、破坏景观植被,其排泄物还可能携带病菌,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为确保消杀行动精准有效,行动伊始,主办方专门组织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,详细讲解非洲大蜗牛的生活习性、活动规律及危害特点,并示范清除、消杀的规范操作流程,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“科学灭螺员”。
▲14日晚上9:00在体育中心开展非洲大蜗牛消杀行动
展开剩余73%▲志愿者在消杀非洲大蜗牛
14日晚,体育中心绿化带内灯光闪烁,志愿者们手持手电、夹子,沿着草坪边缘、灌木根部仔细搜寻。“这里有一只!”随着一声提醒,志愿者迅速用夹子将蜗牛放入专用收集桶,随后撒上食用盐进行脱水消杀。同一时间,执法人员背着专业喷雾器,对绿化带缝隙、砖石角落等蜗牛易出没区域喷洒诱杀农药,形成“人工清除+药物防控”的双重防线。
▲15日晚上8:30在东山公园开展非洲大蜗牛消杀行动致富配资
▲志愿者在消杀非洲大蜗牛
15日晚,消杀队伍转场东山公园。夏夜的公园草木葱郁,正是非洲大蜗牛活动的活跃期。志愿者与执法人员分工协作,有的负责地毯式排查,有的专注于集中处理,有的则对消杀区域进行标记记录。手电筒的光束在草丛中来回移动,夹子与塑料桶碰撞的轻响此起彼伏,构成了一幅夜间护绿的忙碌图景。
▲志愿者在消杀非洲大蜗牛
经过两晚的集中行动,消杀效果立竿见影。16日上午,工作人员对两处场地进行复查,发现绿化带内遍布非洲大蜗牛尸体,存活个体大幅减少。“以前晨练时总能看到蜗牛爬满树叶,现在草坪干干净净,看着就舒心。”常来体育中心锻炼的市民李先生点赞道。
▲志愿者在消杀非洲大蜗牛
漳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非洲大蜗牛防治需久久为功,下一步将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,结合季节特点持续开展防控行动,并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市民防范意识,鼓励公众参与到外来物种防控中来,共同筑牢生态安全的“防护网”。
▲志愿者用食盐消杀非洲大蜗牛
从岗前培训的细致准备,到夜间行动的默契配合,再到消杀成效的显著呈现,这场联动行动不仅展现了漳平多部门协同治理的执行力,更凝聚了“全民参与、共护家园”的生态共识。在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画卷中,每一份志愿力量的注入,都在为漳平的绿意盎然添砖加瓦。
非洲大蜗牛消杀倡仪书
资讯:漳平市倡导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
图片:张云
编辑:志愿侠
审核:林日晖致富配资
发布于:福建省牛来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